原创 福建霞浦“中秋曳石”传承400余载:祈和平494949澳门今晚开什么、庆团圆
中新社福建宁德9月14日电 题:福建霞浦“中秋曳石”传承400余载:祈和平、庆团圆
作者 吕巧琴 吴允杰
“哈哈嗬!哈哈嗬!”时近中秋,位于福建省宁德市霞浦县沙江镇沙江村内,村民们正进行着“中秋曳石”排练。在号子声的引导下,数十人扯动绳子拽着重达两三百斤的大石头快速穿插奔跑,石板与地面相互摩擦发出巨大轰隆声。
据村里老人介绍,村中所拖曳的石头,有圆形、方形。其中,一块历史最久远的八卦型石磨盘,呈圆形,直径约80厘米,厚度约30厘米,由于长期拖曳,厚度已减少很多。
曳石也叫“拔滑石”,是霞浦县每年夏忙后、天气渐凉时,村民自发组织的民间祈福习俗,在中秋节当晚最为鼎盛,沿海乡镇少、青、壮年齐出动,曳石游街。
霞浦县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-“中秋曳石”传承人俞文斌说,由于是在中秋夜举行的活动,曳石对于当地人来说,也意味着团圆,吸引着在外游子返乡参与。
据民国版《霞浦县志》记载,相传曳石活动源自明嘉靖四十一年(1562年)八月十五夜,驻扎在福宁州城(今霞浦县城)的戚继光,在守城兵力不足之际,应用空城计,以曳石迷惑突袭州城的倭寇,倭寇见满城灯火,并听到城内喊声震天,石声隆隆,以为是千军万马调动,不战而逃,霞浦县城得以保全。
因此,曳石亦被称为“太平石”,每值中秋,霞浦民众都要进行曳石活动,纪念戚继光也祝愿“太平”。尤其是沙江镇曳石活动,历时400余年传承不息,“沙江曳石”也被列为宁德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。
“一声吆喝千雷鸣,蓦地移山走王屋,又疑广陵生夜涛,万阵狂飙卷怒袱。”清代举人李大琛在《中秋夜拽石歌》中,如是描写曳石活动的场面。
“通俗点来说,就是一路火花带闪电,色香味俱全。”俞文斌介绍,“色”代表曳石的热闹场面、队伍呐喊的号子声;“香”是石头与地面快速摩擦所产生的硝烟味;“味”则为中秋特有的月饼滋味,旧时曳石经过的路旁摆放有月饼,赏月、赏曳石的同时,也品尝美味月饼。
为进一步丰富活动的表演形式,增加节日的氛围,当地还于传统的曳石活动中创新穿插舞龙、舞狮、高跷等文艺踩街表演,进一步提高游客参与度。
俞文斌说,伴着皎洁月光,听着号子声与石头撞击声,有着别样的感受,也因此吸引了众多游客于中秋夜体验这个独特的“非遗”活动。
“曳石是明代版的‘空城计’,也是沙江镇等地新农村的‘空城计’,空出的城要换来‘文化’‘旅游’‘乡村振兴’。”俞文斌坦言,因城乡发展变迁等原因,曳石从曾经流行于霞浦县到如今仅剩少数村镇的保有习俗,需要通过“曳石+”提升知名度,更好地将其传承下去。
为进一步推动曳石活动走进更多人的视野,近年来,霞浦县创新推出首届“沙江中秋曳石节”活动,并成立“渔耕文化书院”主持沙江曳石等“非遗”工作。同时,借助开学季这一契机,当地举办曳石走向校园活动,向学生宣传曳石的意义;带领学生课余体验曳石体育活动,讲解曳石的来源,培养爱国精神、锻炼团队合作精神。
俞文斌说,希望通过“曳石+旅游”“曳石+乡村振兴”等“曳石+”形式,让更多游客亲身体验曳石活动的魅力,展现霞浦海洋文化魅力,让曳石这门“非遗”活动得到更好的传承与发展。(完)
河南省气候中心6月12日8时发布干旱橙色预警,根据最新气象干旱监测显示,安阳、鹤壁、焦作、开封、洛阳、漯河、南阳、平顶山、濮阳、商丘、新乡、信阳、许昌、郑州、周口、驻马店等16个地市72个国家级气象站监测到气象干旱达到重旱等级以上,并已持续10天。据天气部门预报,6月24日之前,全省将维持高温晴热天气,虽然部分时段有分散对流性降水,但无法有效缓解旱情。
春秋旅游副总经理周卫红表示,随着更多客源地的境外游客得以通过更便捷的方式来到中国,了解、感受中国的开放态度、全球胸怀,旅游企业也将结合更多体验性的文化内容,设计丰富多样的出入境游新品。同时,澳大利亚、新西兰也有着很多华人华侨,单方面免签的推出,在方便他们回国探亲访友之余,同时也可以通过旅游,来看看中国发生的深刻变化,体验丰富多彩的生活和文化。
公开资料显示,陈政高,男,汉族,1952年3月生,辽宁海城人,1970年12月参加工作,东北财经大学金融系货币银行学专业毕业,经济学硕士,系十七届中央候补委员、十八届中央委员。